一、由提倡全園套袋向“精套袋”或“不套袋”轉變;
長期以來,在蘋果生產上大力推廣應用果實套袋技術,有的地方還提倡實施全園套袋。的確,果實套袋技術是減少有害物質對果實直接污染和提高果實外觀品質的栽措施之一,也是生產無公害優質果品的重要手段。但在實踐中,一些果園盲目追求套袋數量,選用低價劣質果袋進行套袋,致使套袋果的品質改善不多,反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套袋在我國蘋果園管理蘋果樹當中是用工最多的項目,幾乎占了整個生產成本的1/3。
目前,隨著市場對中、高檔果品需求量的增加,為了提升蘋果檔次,不少果園采用了果實精套袋技術,在加強肥水管理、疏花疏果的基礎上,選擇果實下垂、果肩平整、果形端正、無病蟲危害和果柄正常的部分果實進行套袋。并且選用的果袋是抗日曬和雨水沖刷、防蟲、防菌、透氣性好的優質果袋。當然科研院所也在極力選育實用于不套袋的新品種。
有些地方推廣應用“雙套袋”技術,即采用塑膜袋+紙袋進行果實套袋,對于提高商品果率,促進果面著色,增加果品附加值收效較好。
還有些地方,嘗試不套袋栽培,即通過各種栽培措施,使不套袋果在農藥殘留、果面光潔度、果實著色等方面達到套袋果實的水平。這樣,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使生產的蘋果口感優于套袋果。當然,在國內要大面積應用不套袋生產優質果技術,還需要一個過程,但這是發展趨勢。
二、蘋果園清耕向生草與覆蓋轉變;
過去有許多衛生果園實行的是清耕制,園內無雜草,地面也很平整,這樣的果園不僅用工量大,而且蘋果樹苗肥料利用率低,不利于果園上壤團粒結構和有機質水平的維持。而在果園實行生草或覆蓋,與清耕制相比具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果園生草能改善果園環境小氣候,有效減少水分蒸發,減少水上流失,利于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果園生草要選擇種植生長期較短、吸收肥水較少、大量需肥期能與蘋果樹生長錯開、地上部矮小不影響果樹通風透光、地下部根系淺層不與果樹根系交織且與果樹沒有共同病蟲害的豆科植物及其他矮稈草類,也可采用自然生草法。果園生草要注意及時刈割,然后覆蓋在行內。
果園覆蓋可調節上壤和地表溫度,減少蘋果苗水分流失,提高上壤含水量,改善上壤結構,提高上壤肥力,促進上壤微生物活動等。果園覆蓋可在樹的根莖附近留出30一40厘米的范圍進行覆蓋,覆蓋前要先整好樹盤,澆一遍水,施一次速效氮肥。覆蓋厚度要求常年保持在1 5一20厘米。果園覆蓋除雨季外常年可進行,覆蓋材料可就地取材,作物秸稈、稻殼、麥秸殼、牛糞、雜草、花生殼、鋸末、蘋果樹枝碎片、森林有機上和有機肥等均可使用。覆蓋時,在草和秸稈上要零星壓上,以預防火災和防止草或秸稈被風吹走。
同時針對山地果園的軌道運輸車、大型果園的風送式彌霧機、小型果園的背負式彌霧機和手扶式開溝機、葡萄等藤本果樹的埋藤防寒機等果園機械已經開始推廣應用。